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外医学研究》 > 201327
编号:13716724
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效果评价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3年9月25日 《中外医学研究》 201327
     【摘要】 目的:探析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。方法:随机将笔者所在医院近期内收治的213例手术患者分为A、B两组,其中A组105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,B组108例患者在A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人性化护理,比较A、B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。结果:实施人性化护理的B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为98.15%,实施常规护理的A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84.76%,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结论:临床对需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人性化模式的护理,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,值得临床推广应用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 手术室; 人性化护理; 满意度

    中图分类号 R473.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-6805(2013)27-0070-02

    近年来,伴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改变,社会医学模式逐步形成,导致患者在就医时的选择更加丰富,同时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逐渐提高。手术室作为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操作的重要场所,患者在医生实施手术治疗前后,会因手术的巨大压力而出现负面情绪,从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。因此以往的常规护理模式不再满足患者的需要,现要求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患者需求实施“以人为本、以患者为中心”的人性化护理服务[1],以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,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。此次笔者所在医院对近期内收治的108例患者实施了人性化模式的护理,并与同期收治的105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,现将护理体会分析报道如下。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

    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3月-2012年3月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213例患者作为此次临床观察的对象。入选患者中男131例,女82例;平均年龄48.2岁。随机将入选的213例患者进行分组,其中A组105例,B组108例,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,具有可比性。

    1.2 护理方法

    给予A组105例患者实施手术室的常规护理,内容如下:(1)一般护理,在手术前,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手术种类,根据是否需要引流管、导尿管、鼻饲管等身体附属器械进行术前准备。同时控制手术室温度维持在24 ℃,湿度维持在55%左右,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就诊环境。此外,术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,给予患者实施相应的营养支持治疗,以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抵抗能力。(2)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其心理多少会因治疗方式而带来负面情绪,此时需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巡视,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,以便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,舒缓患者的不良情绪。(3)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手术种类,进行手术体位的护理,如:准备维持手术体位所需的支架、枕垫等,并合理地调整手术垫,保证患者有舒适的体位接受手术治疗。

    在上述A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,给予B组108例患者增加实施人性化模式的护理措施,具体护理实施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:其一,手术实施前,护理人员应根据手术通知书对患者实施定期的病房巡视,以充分了解患者疾病的相关信息,从而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。在进行病房巡视时,应以温柔、和蔼的态度和语气与患者进行沟通,这样可以在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下,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辅导,从而尽快地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、不安,使其可以尽快地建立安全感,进而使其可以良好地配合手术治疗的实施,使手术治疗可以顺利地进行[2]。此外,护理人员在手术前,应结合临床评估,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及时的处理,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。其二,在手术实施的过程中,护理人员应做好“三查七对”工作,在安排好患者的手术体位后,应对患者的私密部位进行遮盖,以保护患者的隐私[3]。手术实施时,护理人员应陪同在患者身边,并轻柔地对患者的手、面等部位进行按摩,以抚慰患者紧张的情绪。对接受分娩等疼痛感较为明显的手术患者,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安慰患者,并鼓励患者建立手术信心,同时指导患者如何缓解疼痛。其三,手术结束后,护理人员应立即清洁患者身上残留的血迹、消毒剂等物质,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,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再安排患者转入病房休息。同时待患者麻醉清醒后,应主动告知患者手术成功的结果,并向其家属交代手术后的注意事项。此外,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实施术后的随访,以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、生理需求以及患者对于护理效果的评价[4]。对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,应给予及时的疏导,以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。

    1.3 评价标准

    出院前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,了解患者满意度,分为非常满意、满意和不满意。总满意度=非常满意+满意。

    1.4 统计学处理

    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.0对数据进行处理,计量资料以均数±标准差(x±s)表示,进行t检验,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,P<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A、B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总满意度分别为84.76%、98.15%,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,详见表1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伴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们对于健康的意识与需求不断扩大,导致现代医疗模式的核心逐步转向“以人为本”。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、合理的护理措施,从社会、生理、心理等多方面对患者实施护理。因此该种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临床的治疗效果,还可以从心理上给予患者最大化的支持[5]。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,A、B两组患者在护理效果满意度方面比较,B组患者具有显著的优势。因此笔者认为,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手术室护理效果是显著的,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[1]费小茹,庄薇.人性化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恢复期心理状态的影响[J].护理实践与研究,2011,8(6):22-23.

    [2]满晶,李秋洁.自护模式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自护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[J].中华现代护理杂志,2011,17(24):2863-2867.

    [3]叶嫒嫒,杨琼,徐敏,等.手术覆盖单在手术室人性化护理中的应用[J].护士进修杂志,2009,24(7):601-602.

    [4]杨永红,邢明珍,王万碧.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和生存质量的影响[J].中外医学研究,2010,8(2):24-25.

    [5]魏运芳,黄艳红,罗逸维.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手术室的应用探讨[J].中国医药导刊,2012,14(3):487-488.

    (收稿日期:2013-05-15) (编辑:何玉勤), 百拇医药(彭小红)